9月23日,《沈阳日报》重点报道了沈阳远大企业集团10年转型 “再崛起” 的实践成果。远大从负债率75%的困境中突围,十年磨一剑降至32.03%,更实现海外业务覆盖140多国的跃升,成为民营企业锚定国家战略、深耕主业的鲜活范例。
标题:同频国家战略脉搏 重塑新型工业体系——十年磨一剑 远大集团“再崛起”
9月19日,新中国成立76周年前夕,沈阳远大企业集团(以下简称“远大集团”)传来捷报:今年上半年新签订单额达52亿元,圆满达成“时间过半、任务过半”阶段性目标,为全年冲刺百亿元销售额抢占先机。这份亮眼成绩,源于远大集团十年深耕的定力、长期筑基的韧劲与破局攻坚的拼劲——从应对世界百年变局的战略调整,到对标高质量发展的管理体系重塑,再到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经营能力提升,远大以十年深度转型,实现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共振,奏响民族企业“再崛起”的时代强音。
成立于1993年的远大集团,始终紧跟国家发展大势,缔造了多项行业辉煌:既是全球幕墙领域的领军者、中国幕墙产业的标杆,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,一度跻身中国企业500强,闪耀辽沈大地……从2015年起,远大集团从公众视野中“沉寂”十年,悄然开启转型之路。
“这十年,我们通过战略调整、管理体系重塑与经营能力提升,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,完成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,实现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,推动企业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。”9月19日,远大集团董事长康宝华在企业新闻发布会上,解密了十年转型的核心逻辑。
2015年,国家战略层面释放明确转型信号: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》,将创新驱动确立为国家核心战略;同年,国务院出台《中国制造2025》,进一步明晰“转型升级”发展方向。中国经济由“旧常态”转入“新常态”。国际上,科技产业竞争加剧、产业链重构加速,推动经济向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转型,成为中国应对挑战、把握机遇的关键节点。随后国家提出“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、降成本、补短板”五大任务。
就在这一年,远大集团抵达发展高峰,订单规模接近200亿元。但在“做强做大”的同时,企业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:合同执行质量欠佳、管理模式粗放、陈欠款积压、负债率居高不下,最高负债达百亿元,负债率攀升至75%。
回顾发展历程,远大集团深刻认识到:企业的高速发展,根本在于主动顺应国家战略。此时,停下高速扩张步伐,潜心构建适配未来发展的“四梁八柱”,降低负债规模,启动组织与经营的深度改革,成为远大集团的必然选择。面对百亿元银行欠债,企业核心管理者态度坚定:“银行的钱是老百姓的血汗钱,绝不能辜负这份信任!”由此,远大集团开启“十年磨一剑”的筑基之路:通过战略调整明确发展方向,构建更先进的管理体系,聚焦核心业务、坚持稳健经营,重新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。
远大集团过往的辉煌,源于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;而十年转型的启动,同样始于对国家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。早在2015年,远大集团便前瞻性启动系统性战略转型,与国家高质量发展导向高度契合。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挑战,企业长期探索淬炼,确立“三个转变”新战略:从追求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,从聚焦国内市场向深耕全球市场转变,从传统制造模式向高端智造方向转变。在清晰的战略指引下,一系列务实举措落地见效。
夯实发展根基,推动“由大向精向强” 同步实施十年降负债计划,通过处置非核心资产、优化应收账款管理、严控资本开支,将资产负债率从高峰期的75%降至2025年的32.03%;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较2015年增长220%,企业财务健康度显著提升。
拓展全球布局,实现“能级跃升” 十年间,产品覆盖范围扩展至140多个国家和地区,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45国建立深度合作。从俄罗斯联邦大厦到迪拜商业湾,从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到沙特利雅得大道,远大实现从“产品出口”“技术输出”到“标准输出”的跨越。旗下铝业公司连续14年入选ENR“全球250家国际承包商”榜单,连续10年跻身“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”榜单,成为全球幕墙行业唯一获此双认证的企业,海外市场已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聚焦核心主业,构建“多核驱动” 主动剥离非核心业务,集中资源发展幕墙、电梯、电力电子、环保四大核心产业。幕墙板块攻坚高端市场,电梯板块推动智能产品与特种产品协同发展,电力电子板块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,环保板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曾经单一的“幕墙巨人”,成功蜕变为根基稳固、多核驱动的现代化产业集团。
日本COCOON大厦。
优秀的管理体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,更是制胜未来的关键基石。十年间,远大集团以务实攻坚的作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,对原有粗放式管理模式进行深度革新,重构现代化管理体系,为面向未来发展积蓄雄厚实力。
创新“铁三角”模式,激活组织效能 推行以项目为核心的“铁三角”管理模式,将集权式决策体系转变为敏捷组织。每个项目由商务、技术、服务三名核心成员组成专项团队,赋予预算审批、资源调配、人事任免等关键权限,原有的金字塔式管理结构,成功转型为灵活高效的“战斗单元”。这一变革使项目审批流程缩短50%以上,运营效率大幅提升。
完善激励机制,凝聚发展合力构建科学的目标分解机制与多层次激励体系——项目团队直接参与利润分配,绩效优异者获得更高回报;核心技术骨干持有股权激励,实现个人发展与企业长远利益深度绑定;年度优秀员工获得荣誉与物质双重奖励,榜样力量持续传递。近三年,企业内部创新提案年均增长40%,人均产值显著提升,形成“人人愿创新、事事求高效”的良好发展氛围。
筑牢风控防线,增强发展韧性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,将风险管理置于突出位置,加强现金流精细化管理。截至2025年上半年,资产负债率稳定在32.03%的健康水平,资金使用效率持续提升,有效抵御了外部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。
实施人才战略,注入核心动能推行“全球人才战略”,在德国、意大利等国家设立研发中心,吸引国际顶尖技术人才;推进“青年干部培养计划”,通过轮岗锻炼与重大项目历练,加速年轻人才成长,为企业长远发展储备后备力量。
2025年上半年,远大集团国际工程项目在无保函支持的情况下,仍取得31.2亿元国际订单,同比实现大幅度增长,转型升级效果明显。
十年转型期间,远大集团持续强化营销能力建设,进一步夯实企业发展根基,即便面对复杂外部环境,仍展现出强劲的经营韧性。2020年初疫情出现后,远大集团迅速启动“全球供应链应急机制”,通过多基地协同生产与物流路径优化,保障海外重点工程有序推进,彰显出卓越的全球资源调配与危机应对能力。在国际市场拓展中,企业多次突破技术壁垒与贸易障碍:美国西雅图公寓项目采用的全隐框高节能单元幕墙系统,达到欧洲最高标准;沙特利雅得大道项目通过参数化设计与BIM协同平台,安装效率提升30%以上;凭借过硬技术实力中标美国地标项目,业主方主动承担额外关税,充分体现国际市场对其技术的高度认可。
十年间,远大集团核心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:从单纯的硬件输出,升级为将工艺、工法、解决方案等智慧成果推向全球,完成从“卖产品”到“卖技术”的跨越;从参与行业规则制定,进阶为主动争夺行业话语权,实现从“卖技术”到“立标准”的升级。截至目前,企业累计申请专利超1000项,其中发明专利逾百项。
2024年,远大集团正式提出“5300”战略:计划用五年时间(2025年——2029年),通过攻坚克难,在2029年当年全集团实现销售订单300亿元目标,重塑中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与负责任经营的卓越典范。该战略明确以“做精做强再做大”为基础,并确立“三个不低于”质量要求——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5%、高端产品收入占比不低于60%、海外收入占比不低于70%。
“‘5300’战略下的高质量‘再崛起’,是在补齐经营、管理短板后,向行业标杆学习并实现的跨越式发展。”康宝华特别强调。
为此,企业提出实现“5300”战略的“16字”实施路径:“阳光工程、雨露行动、春风助力、优质服务”。
阳光工程:对外,重塑市场形象,提升品牌知名度,召回老客户、开拓新客户;对内,通过政策倾斜激活员工积极性,向员工分权赋能,吸引优秀社会人才加入。
雨露行动:聚焦核心竞争力提升,涵盖计划管理、生产效率、采购渠道优化、人才梯队建设等关键领域。
春风助力:强化员工关怀,切实解决员工后顾之忧,让员工能够心无旁骛投入工作。
优质服务:坚持以客户为中心,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、为客户创造价值,快速响应客户需求,建立长期稳定的共赢关系。
“未来五年,远大集团的发展战略更清晰、奋斗目标更宏伟:将聚焦BIPV绿色建材、智能电梯、第三代核电控制、工业烟气超低排放等前沿领域,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;国内深度参与‘城市更新’和‘新城建’项目,国际市场上深化‘一带一路’沿线合作并拓展欧美高端市场,计划在海外新建多个区域总部、生产基地及服务中心,构建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。到2029年即建国80周年时,力争实现销售额300亿元目标,在为共和国献礼同时,企业将展现更坚实的技术实力、更完善的全球布局、更优质的经营质量,成为远大集团‘再崛起’的重要里程碑。”面向未来,康宝华信心满怀。